
中新网11月1日电 下一站深圳,习近平称这座城市是“一个奇迹”
当地时间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办权交接会,并宣布中方将于明年11月在广东深圳主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深圳位于太平洋之滨,几十年来,深圳从一个落后的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是中国人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重要窗口。”
在东道主交接会上,习近平主席这样介绍深圳。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创建的新城市。这是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精彩诠释特征在一张空白的纸上。五年前,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用“奇迹”二字来评价深圳的发展。
深圳是一个开放的城市。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放杰作。
从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到中央发展委员会。深圳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
到2024年,深圳进出口额将首次突破4万亿元,重回中国大陆“第一外贸城市”。其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62%,出口规模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
“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没有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APE第一轮比赛中10月31日举行的中方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铿锵有力的话语表达了中国推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
深圳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如今,亚太地区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经济总量占世界60%以上,贸易总量近一半,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
深圳为亚太地区的发展留下了鲜明的注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2020年10月,在参观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纪念展时,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万千,“40多年前,我到了深圳,去了中英街,看到双方的差距确实很大,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
过去的事40年来,深圳GDP从1980年的2.7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68万亿元。从“三天一层楼”到“每天数百项专利”,深圳不断续写城市发展的“奇迹样本”。
每60秒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电一辆平均需要28.5秒。手机,每两分钟就有一项发明专利授权……现在,深圳正在用实力展现中国经济的活力和动力。
深圳是一座变革的城市。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快速发展,为人类社会开辟了新前景。
“抓住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新生产力。”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二阶段会议明确指出,“人工智能对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面向未来,深圳有实力、有信心:人工智能企业已达2600家,独角兽企业6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创新活力不断爆发,产生强大产业影响。
充满活力、开放、开拓、创新的深圳独特的城市性格,体现了APEC倡导的亚太合作愿景。
“红薯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但它的块茎总是长在根部。”习近平主席曾用“红薯”来比喻中国与亚太的关系。
从2001年的上海,到2014年的北京,再到2026年的深圳,中国已三度担任APEC主办国。中国始终是积极参与者和重要参与者亚太合作的重要贡献者。
“单打独斗的人很难崛起,但齐心协力的人很容易追随。”
下一站是深圳,中国是亚太合作的领头羊,我们可以共同取得长足进步。
|制作人:于兰
|总策划:周锐
| 协调员:马雪玲 阚峰
| 撰稿:李静桐
| 校对:孙静波
|视觉:张建元 作者:文兵
|中国新闻网“洗眼刀”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