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白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文艺理论评论家赵兴红的新作《无怒无戏——京剧丑角艺术研究》(以下简称《无丑无戏》)堪称戏剧理论中的独树一帜的著作。本书是从文学角度写的,兼具学术性和文学性。同时,还注重在戏剧爱好者中普及戏剧美学和丑角,体现了其受欢迎程度。读完此文,感触良多。
重点应该是“纠正”和“维护”京剧小丑的声誉。京剧中的小丑是亮点,但通常不是主角。通过多次的讨论讨论和众多实例的分析,让作者们看到了小丑在京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书中指出,小丑的主要职能是“调解者”和“合作者”。他们可以与任何其他重要职业的人联系,并从任何角度高效地进入剧情。它们的作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丑角塑造了京剧中最接近生活原型、最灵活的各种舞台人物。分类研究小丑在叙事、调整节奏、增强戏剧性等方面不可替代的功能,对于深入探索京剧艺术的表现形式具有重要价值。
《戏无丑——京剧丑角艺术研究》赵兴红着,华山文艺出版社
《NO UGLESS make oneof Drama》对小丑的戏剧功能进行了精彩的讨论。它在剧中起到进入、牵引、填充、调节等辅助作用,这是丑行为最基本的功能。然而,小丑在不同的剧目甚至不同的舞台上有着不同的作用。圣人同剧,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在《群英会之江谦盗书》中,一方面,江谦在塑造曹操形象时充当配角——他的愚蠢体现了曹操的乖戾,他的聪明则隐喻了曹操的猜忌;另一方面,他也是推动剧情突变的“玩家”,是框架发展的关键。书中提到,小丑的戏剧功能除了文学意义上的审美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外,还涵盖角色调整、人物对比、情节交织、语言丰富、节奏安排、戏剧增强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不同层次的艺术辩证法,极大地丰富了戏剧的形式和内容。
在京剧艺术研究领域,专门针对丑角的作品相对较少,其艺术价值也有所下降。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赵兴红的新作不仅仔细探讨了经典京剧丑角中的人物形象,还深入探讨了丑角的精神文化内涵,阐释了它的艺术功能、原理价值及其与传统文化的深厚联系。它从审美维度、精神品质、文化内涵等方面弘扬丑角精神,充分体现了丑角的独特性、重要性和无能性。
《没什么难看的就是戏剧》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很难写,但这本书确实很漂亮,引人入胜,而且很容易理解。这种着眼读者、刻意人群的写作方法值得赞扬。尤其是该书资料详实、案例丰富、思维深刻、逻辑严密。它融入了大量史料、剧本和人物分析,叙事性强清除。此外,书中还包含大量讲故事的插图,每张插图背后都可能有一个故事,进一步提高了阅读的兴趣。
从更深层的角度看,“丑不成戏”虽然是以京剧丑角为中心的,但其价值却远不止于此,可以推动其他剧种乃至整个戏曲艺术中丑角的研究。书中所捕捉到的丑角精神和创作方法,也能对当下的戏剧、影视、文学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6日第11页)